找到相关内容582篇,用时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心理治疗

    慧双修,发明了念佛禅、实相禅、五门禅观等大乘禅法。禅宗更是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,认为“定是体,是定用”,通过参禅便能见性成佛。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,源远流长,经久不衰。在港台,习禅是...一种心理疗法,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疗效。   佛教把苦、集、灭、道称为“四圣谛”。苦就是不安,集是引起痛苦和不安的原因,灭是最后的解脱,道是解脱的方法。道有八种,称为“八正道”,归为三学,即戒、定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65886955.html
  • 和气东来 和风西送——在“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”上的致辞

    和顺,社会和睦,文明和谐,世界和平”。人称“紫气东来”,今有“和”气东来。人叹“文明冲突”,今有“和”风西送。且看中华文明智花,必将催生世界和平进步果。   对两岸四地高僧大德的交流合作,对世界...。“此地像是佛国,满屋都是圣人”。   好大的“圆桌”,“天道曰圆,地道曰方”。   好一个盛会,开得圆满,体现圆融!   大家围坐一堂,以和合力耕耘,用慈悲水浇灌,使智慧花盛开,形成了“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5088977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能应二求(求子)

    的男儿。生而为人,福德与智慧,是同等重要的。有福无,如生在富贵人家的白痴,虽有一切好的享受,但是什么不懂,如是无福,只可说为痴福。有无福,如生在贫穷人家的秀才,虽有满腹经纶文章,但生活很困厄,如是无福,只可说为狂慧。这都是不理想的。所以要求得男,必须要得福慧双全的男儿,不要得痴福狂慧的男儿,是为求子得子的真义。现在举一实例如下:   中国过去有位在家学佛的居士,名叫谭宪卿,其家很富有...

    演培法师讲述

    |求子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2154548605.html
  • 金刚般若经略谈

    金刚般若经略谈             明 观衡  撰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,此八字乃一经总题。金刚是喻,即金刚宝最坚,万物不能坏;最利,能坏一切物。般若是法,梵语般若,此云智慧。此体本寂,即实相般若;此用圆明,即观照般若。实相体,生死等法不能到故,喻金刚最坚,一切物不能坏。观照用,能空生死等法故,喻金刚最利,能坏一切物。此金刚般若,在大部中,名能断分。则知今喻金刚,唯重能利能...

    明 观衡  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0043242.html
  • 《清净道论》简介

    缘、数数修习缘、业缘、异熟缘、食缘、根缘、禅缘、道缘、相应缘、不相应缘、有缘、无有缘、离去缘、不离去缘。这种说法也是南传佛教的特点之一。从十四品至十七品是说地,下面几品是说体。第十八说见清净品...「谁在那里像驴鸣一般!」觉音说:「你都能了解这驴鸣意吗!」离婆多说:「我能了解」,并且指出他论题的矛盾。于是,觉音便请求离婆多谈谈自己所修学的教义,离婆多对他提示了阿毗达摩的内容,觉音听了不懂,并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3447202.html
  • 禅与禅学广狭二义辨

    明确指出:静虑唯指定境中具有定均等性质的色界四禅,在此之下的欲界定不够寂静故不称正定,在此之下的四无色定智慧昧劣故,不明禅那而仅名为定。这是印度小乘经论中一致说。一类大乘经论亦持此说,如《大智度论》...》中叫做“宗通”,禅宗以得宗通、见佛心为宗。《佛学大辞典·禅宗》条即说:“故由彼宗本义言,则与其谓为禅宗,毋宁目为佛心宗为适当”。   然禅宗所倡见性得,仍未脱离佛教禅定的基本规律——因定生慧、...

    陈重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4050814.html
  • “以戒为师”的经典依据

    ldquo;戒为无上菩提本”(《华严经》)。但这并不是说,仅持戒就能成就菩提。若欲证得涅槃,必得藉定力。而就得定、发来说,持戒亦非唯一途径,还须闻思经教,如理思维,才能成就正定,引发...“戒为无上菩提本”(《华严经》)。但这并不是说,仅持戒就能成就菩提。若欲证得涅槃,必得藉定力。而就得定、发来说,持戒亦非唯一途径,还须闻思经教,如理思维,才能成就正定,...

    真净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2953660.html
  • 略述《入中论》菩萨三因

    悲谓哀愍,行相体性如下说。无二慧谓离有无等二边。菩提心如法遍行经云:‘菩萨应由菩提心了达一切法,一切法与法界相等,新生无住一切法。由所知能知空故,皆遍了知,如自所了达法,愿诸有情皆能通达。菩萨所发此心,名菩萨菩提心,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心。无上心,慈故和爱心,悲故不退心,喜故无悔心,舍故无垢心,空故不变心,无相故无障心,无愿故无住心’。菩萨正因,即此悲心、无二、菩提心三法。如《宝鬘论》云:‘本谓菩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5555983.html
  • 佛教文化开展

    表一)观察整个圆为佛教文化全体范围,但有其核心与外围层次、阶梯。在此诸层围(表二) ,我们又以佛法世法—人、天法,出世法—二乘、菩萨法作为内外,而此中又有(表三)福与二种动力。世人爱著世间...世俗化。  5、佛法弘传,其力精深、博大,则是以开创世俗成为富丽、庄严佛教文化。世法协  和佛法,亦可使佛法弘传,人力深广。物质丰沛,能使法性、僧团全力于教、证深入  ,而得以尽福、全功。...

    惠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5764498.html
  •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(四)

    ,有“寻”引去,唯有断烦恼,始得证涅盘。  注:世间赏心悦目事甚多,可引诱人,每人又有“寻”(寻即探寻或寻求),带引去。故佛说,唯有断除烦恼,乃能证涅盘寂静乐。  七一、除及精进,守护及弃舍...诸佛所共开示教化也。  一二八、善王在正法,贤人在有,好友在不害,乐在不作恶。  注:善王所以善,在于住于正法;贤人贤,在于有;好友好,在于不害他人;乐则在不作恶业。  第十  品  一二九...

    皇波折罗禅那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842090.html